财政政策的积极性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力度、范围和针对性上。首先,财政政策的“积极”意味着要在宏观经济调控中采取更加主动和强有力的措施。这包括提高财政赤字率,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重要项目。
在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各国央行纷纷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应对经济放缓和通胀压力。近期,欧洲央行、瑞士央行、丹麦央行和加拿大央行等主要经济体的央行相继降息,标志着一场广泛的货币政策宽松潮正在席卷全球。
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于 2024 年 12 月 13 日在京召开,明确了金融系统的工作主线。中央定调我国明年将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决策具有极强的信号意义。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这强化了政策的延续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消费意愿。
1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11.96万亿元,同比增长7.1%。狭义货币(M1)余额65.09万亿元,同比下降3.7%。流通中货币(M0)余额12.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7%。前十一个月净投放现金1.07万亿元。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证监会、国家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中国式养老事业 服务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全国金融系统工作会议12月13日在京召开。中央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书记何立峰出席会议并讲话。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 月 11 - 12 日在北京举行提出的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犹如一盏明灯,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引。这一决策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基于对我国宏观经济现状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精准预判。
习近平在重要讲话中总结2024年经济工作,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2025年经济工作。李强作总结讲话,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提出要求。
12月1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在山西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普惠金融的发展正成为推动实体经济蓬勃发展和实现高质量转型的关键力量。中国银行山西省分行积极践行普惠金融理念,通过一系列因地制宜的创新举措,在山西的不同产业和领域书写着普惠金融的崭新篇章。
2024 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 “五篇大文章” 作出的重要部署犹如灯塔,指引着金融发展的方向。这 “五篇大文章” 涵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各自有着独特的使命与发展路径,共同构建起大国金融模式,助力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202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国金融业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推动下,迎来了深刻的转型机遇。中国政府强调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采取逆周期调节措施,以应对经济增长中的挑战。这一系列政策不仅为实体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金融行业的数字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